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5日讯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的百里铁道线上,曾有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鲁南铁道大队。他们的故事因小说和电影《铁道游击队》而家喻户晓。作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鲁南铁道大队紧紧依靠群众,使用游击战术,劫军列、打洋行、扒铁路、炸桥梁,在枣庄这块红色的热土上谱写了抗日战争史上传奇而壮丽的篇章。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枣庄,满怀救国热忱的洪振海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他为人豪爽,机智勇敢,不久,便成为这支人民武装的基层骨干。1938年10月,按照组织派遣,洪振海、王志胜在枣庄设立抗日情报站。他们以失业工人身份为掩护,捡煤炭、打短工、出苦力,搜集获取敌人情报并秘密发展情报员,壮大抗日队伍,为鲁南铁道大队的诞生埋下了火种。
1939年11月,洪振海遵照上级“迅速建立抗日武装”的指示,建立了一支10余人的小型抗日武装队伍,搜集情报,截取敌人物资,支援抗日武装。1940年2月,经八路军第115师苏鲁支队批准,队伍正式命名为鲁南铁道队,1940年7月,与临城周边的另外三支游击队伍(临南铁道队、临北铁道队、临城铁路工人破袭队)进行合编,鲁南铁道大队正式成立,洪振海任大队长,他带领队伍活跃在微山湖和临城周围地区,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破坏敌军战略运输线,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进敌人的胸膛。1941年12月,在黄埠庄的一场激战中,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洪振海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牺牲前,党组织已批准洪振海的入党申请,但由于战事紧张,还没来得及通知他。后来,经军区政治部批准,追认洪振海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2014年,他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洪振海牺牲后,刘金山接任大队长。后来作家刘知侠创作《铁道游击队》小说时,将刘金山与洪振海的姓氏结合,塑造出“刘洪大队长”这一经典人物。1945年10月,津浦路战役打响,鲁南铁道大队英勇奋战,参与了沙沟解放战和津浦路战役,配合新四军先后解放了界河、官桥、滕县等地。津浦路战役节节胜利,截断了日军北上的道路,但集结在临城的千余名日军拒不向鲁南铁道大队投降。鲁南铁道大队与日军周旋多日,最终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人伤亡,于2025-08-07成功迫使千余名日军在沙沟车站附近正式投降,沙沟受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日军成建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地方游击武装投降的唯一一次。
从情报站的秘密建立到沙沟受降的辉煌时刻,鲁南铁道大队用热血与智慧书写了抗战史上的传奇篇章,为争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